2011121  攝氏20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  晴時多雲

 

 

     離開內灣派出所,跨過鐵道順著內灣廣濟宮側面下坡直達內灣天主堂。內灣地圖版權所有,請自行連結http://travel.ehsinchu.tw/sys/map/view_pic.php?name=hsinchu09.jpg&id=35&width=928&height=594&map_title=%E5%85%A7%E7%81%A3%E5%9C%B0%E5%9C%96

     內灣天主堂:內灣天主堂,本名:「聖母升天堂」,簡稱:「內灣聖堂」。於1955年由雷德文神父開教,後由范賓神父出力較多,是本堂創立者。當時,內灣聖堂設於今廟坪下方陳振雲先生住宅處,為日治時代之「南河瘧疾防治所」址。因內灣煤礦開採熱烈、外來人口遽增、高危險性的營生行業使人的精神生活特別受到重視,於是人們便在新的宗教上得到精神信仰的寄託。1963年,木匠大師陳振雲先生受邀前來內灣和天主堂建築師潘修士合作,興建天主堂於現址。原來教堂前身曾為製材所,故新聖堂就利用舊屋拆卸下的屋架檐樑再生使用。1965年,新聖堂落成啟用。1977年,范賓神父離開人世。直到1981年內灣天主堂回歸九讚頭天主堂兼管。


 

 

     內灣老街總長約有200公尺,街道兩旁可看到很多內灣特色的野薑花粽、紫玉菜包、客家擂茶、牛浣水、過鍋米粉、板條...等。

 

     內灣老街的代表建築應屬「內灣戲院」,它是一棟年過半百的日式的兩層樓木造屋舍,也是春秋茶室、多桑等電影的拍攝場景。

 

      內灣戲院是於1950年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落成使用。在當時也就是內灣支線通車之年代,楊先生一方面經營林場,一方面從事製做樟腦,為了滿足從事粗重山林工作勞工的休閒生活,即使當時該村落僅有1596人,仍出資委由竹東水泥名匠范進發先生興建內灣戲院,該建築物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是採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完成,屋身則以當時極為奢侈的建材板材構成牆面,屋頂板、門窗、欄杆等裝飾更花費不貲,屋頂再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景觀又以木造閣樓最迷人,常有愛好攝影人士前來此處取景。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更常出現於懷舊風光的電影中。想想,您可曾記得那在那河畔青青草黑皮與白牙春秋茶室多桑”……等多部名劇所見場景。

     內灣戲院是另一個緬懷過去的絕佳去處,院內以提供品味客家傳統風味餐,免費欣賞懷舊老電影為主題,為傳統注入了全新生命。有點像  湖口老街    復興戲院內部一樣





 



 

     內灣線終點的內灣火車站並沒有給我太多的感覺,因為火車站是現代水泥建築,少了那種懷舊的氣氛。60年歷史的內灣火車站遠不如平溪線終點的菁桐火車站,那種百年歷史的古樸車站,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晴天還是下雨,每次造訪,總能引起心海的波瀾。

     無論如何到了該跟內灣說再見的時候,帶著滿滿的回憶,依依不捨的搭上16:08竹中的火車,希望回程的路上再到合興火車站尋寶,尋找那古早的愛情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