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攝氏26℃
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 陰天
重森ㄚ被今天配合陽明大學運動行進中測試,來到陽明醫院做白老鼠實驗(哈!ㄚ被當白老鼠),結束後利用還有的一點時間,又到旁邊的芝山岩,完成上一個禮拜造訪芝山岩未竟之功,算算重森ㄚ被也是一個有恆心毅力的人,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
今天我還是從北隘門步道這邊上山,入口跟前個禮拜有點不同,不過應了一句[方便有多門 歸元獨一路],經過北隘門,一樣來到惠濟宮、文昌祠-芝山巖 。
在芝山岩各個步道裡,很容易的就會發現像這樣的廢棄碉堡,這是1949年蔣介石撤退到台灣,軍事戒嚴威權統治時期,為保護芝山岩附近士林官邸的安全措施,所構築的工事,也算芝山岩見證蔣氏獨裁,軍事統治台灣的那段歷史。
從惠濟宮旁懷古園內的「惠濟宮碑誌」與「芝山合約碑記」可以了解:
1.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由地主黃國聘同意獻地建廟,士林士紳吳廷誥力促倡建,名為「芝山巖」。
2.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由地主黃文欣(黃欽欣)施捨全山(芝山岩)交付當時芝山總理吳慶三等及民眾捐助,建大墓塋葬林爽文反清復明的許多死難民眾,即為「大墓公」。乾隆53年,改由吳德崇擔任建廟董事。
3.清嘉慶9年(西元1804年)黃氏後人黃承帶擔心芝山岩唯恐遭農畜破壞,便請求豎碑貼告示。當時芝山岩首事何繪等人於嘉慶10年乃向新莊縣提出說明。黃承帶經四方查證,確為祖父黃文欣已捐獻,便收回告示、毀去界碑,並要求言明獻地之四邊界,於是在嘉慶10年10月仝立「芝山合約書」,當時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合約書。
4.道光27年(西元1847年)8月,又有黃祿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道光29年花月立此「芝山合約碑記」。
惠濟宮碑誌 (立於道光25年花月)
目前至於東側的懷古園內。碑面高131公分,寬60公分,厚10.5公分。
內容:為感恩於開漳聖王在此地顯神蹟、保鄉衛民,獻地者、倡建者和捐款居民姓名,及建廟後續處理事宜。
芝山合約碑記 (立於道光29年花月)
目前至於東側的懷古園內。碑面高116公分,寬58.5公分,厚10公分。
內容:捐獻廟地當時未立界碑,使捐地者後世子孫以為無此事,而上山伐木,與廟方發生爭執,為澄清且證明有捐地一事,協定設立石碑,以為永久憑證。
蛇蛙石的位置在往西隘門階梯旁岩石的上方,是由「石蛇」和「青蛙石」組成的。
石蛇是上方較大塊的岩石,青蛙石則是下方的略成三角形的石塊。
相傳石蛇是受開漳聖王的命令守護西隘門,石蛇的頭朝向芝山岩外,不給惡魔侵入。青蛙石又稱「風動石」,由於青蛙石獨立在岩塊上,有人說站再青蛙石上,石頭會搖動或風吹得大些就會搖動。不過歷經多年,青蛙石還穩穩的停在原地。
古人說「蜈蚣怕蛙,蛙怕蛇,蛇怕蜈蚣」,三種動物相剋。據說,以前石蛇附近有許多蜈蚣,因為蛇怕蜈蚣,不敢獨自守著城門,於是請來石蛙助陣。蜈蚣怕蛙的尿,說蜈蚣的腳碰到蛙尿會斷掉,所以蜈蚣就嚇跑了。所以其實這隻石青蛙是在陪著石蛇守護西隘門,而不是石蛇嘴前即將落跑的食物。
另有一說,石蛇是「田蛤石」,其實和「蛤」是無關的,因為青蛙的閩南語發音為「田蛤仔」。不過重森ㄚ被聯想一下,石蛇的外形還真有點像蛤的殼,石蛙則有點像伸出殼來的斧足,反正隨大家如何想,像什麼就是什麼,無非是民間穿鑿附會的傳奇故事吧!
芝山岩隘門建於清道光28年(1848),是漳州人為防泉州人的侵擾,乃於此以當地所產之砂岩構築而成。城開東、西、南、北四門,牆垣上有三尺寬的步道,上有雉堞,雉堞中有射孔。與一般簡陋的隘門相較,芝山岩隘門根本是一座小型的城牆。
芝山岩地區現已闢成一座公園,昔日四個隘門中的東、南二門已不復存。位於芝山岩北側往石頭公廟路上的北門遺址,城垣已為市府公園路燈管理處改建為石砌的牆壁。目前僅芝山岩西側蛇蛙石山坳處的西隘門仍保有原貌,所以被定為三級古蹟。
既然說西隘門已被定為三級古蹟,為何惠濟宮的主事者又搞些紅燈籠遮掩西隘門的景觀,上惠濟宮的步道就不能像其餘的步道一樣古樸自然,完全跟西隘門格格不入,或許這也是為西方文明國家所詬病的台灣廟口文化,我們的觀光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真的需要交給專業和熱心的人士去努力。
從西隘門的石階向下走,左邊的石壁有「洞天福地」四個大字,為士林鄉紳潘永清所題。潘永清先生是清同治年間興建八芝蘭(士林)新街的開基者。
推測是在清同治12年(西元1873)惠濟宮改建中殿竣工時謝平安祭時所題的大字「洞天福地」,並交付楊錫侯裱裝成匾額懸於宮內,並鑲刻於隘門下崖壁上。此揮毫的大筆即為傳說中的「文昌筆」
走至誠路旁的惠濟宮入口右側步道,重森ㄚ被被滿山的白羊嚇了一跳,台北市何時有羊漫步山中?仔細一看才會發現,原來是製作十分唯妙唯肖的小羊。每天來往至誠路的駕駛人看了一定目瞪口呆,很有趣。
芝山岩惠濟宮開漳聖王是此地漳州人的守護神,他的這匹石馬,每天晚上會下山去吃草。很早以前住在八芝蘭(士林)這裡的漳州人經常和住在艋舺(萬華)的泉州人常為各自的利益發生爭吵甚至打架,常會有人因此傷亡。
泉州人本來不知道為何老是打敗仗,經過道士指點後,才得知每當泉州人攻打漳州人時,開漳聖王便會騎上這匹石馬幫助漳州人,打贏勝仗。泉州人聽了原想上山將廟搗毀,但道士說:開漳聖王是神,這樣做會闖出大禍,倒不如搗毀了那匹馬,沒有了那匹石馬,開漳聖王便不能幫助漳州人了。
然後道士又把石馬晚上下山吃草的地點告訴泉州人。泉州人找來了石匠,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埋伏在大樹後,趁石馬走近時,一口氣的跳上馬背,用鑿子在馬背上猛刺,傷口流出血來,石馬化成了巨石不再動,自此以後泉州人就不再一直打敗仗了。而那道士和石匠亦不得善終,死在今抽水站旁。現在所看到的石馬上有許多窟窿,相傳石馬身上的窟窿就是在咸豐3年(西元1853年)被當時的石匠鑿出洞來的。
「芝山合約碑記」景觀牆是重建的,真正的石碑則是在惠濟宮旁的懷古園。
仝立合約人施主黃承帶、黃耀宗、黃秀傑,首事何繪、陳輝、何蘭青等等,有祖父承給芝山(即土名員山仔)一所原供牧地。因乾隆伍拾壹年匪亂,難民奔逃其上,悉遭屠戮,及蕩平之後,枯骸露時,黃承帶等先人黃文欣倡義,將此山施捨,付總理吳慶三同眾,呈蒙 袁前憲暨文武官紳士庶捐鳩,就於該山廟置塚,歷有年所。只因彼時並未立定界碑,因循至今,未知詳悉。
邇來該山樹木頗覺暢茂,而東北偶正列在石角山下村落之前,地靈攸關,誠恐奸徒漁利盜砍,有傷地脈。又上面尚有些少閑曠,足供牧養耕牛。黃承帶等,是以呈請 胡分憲給示掌管,及貼示豎碑;何繪等眾首事、總董,是以赴稟程分縣主,票拘在案。
茲黃承帶等再四確查,此山果已當時施捨歸眾,此乃善果勝因,所當繼志述事,除將憲示收折、界碑毀仆外。爰是邀仝義首、總董、業殷、衿耆、士庶人等,將原施全山週圍蹈明東西至,各至崁,仍歸公眾永遠執。其界外去處,仍歸黃承帶等掌管,仍互相委議,酌立章程,勒諸貞珉,共垂不朽。一面呈銷稟案,咸表誠敬;至於黃承帶等前此所領憲示案由,實出不知,並非敵意。今暨查確,仍施日後不敢藉此為據,再滋事端。此係敬神樂施,滿腔血誠,泛無反覆。今預有憑,仝立合約一樣貳紙,各執壹紙,永炤。
再聲明此碑約,係嘉慶十年十月所約,迨道光廿七年八月,突有黃祿藉欲東北古樹戕廟塚時,眾等出首,獲罰併演戲,重禁該山上下樹木,不許砍傷。
又議立始建芝山總理吳慶三,施捨芝山黃國聘等禒位,就惠濟宮租項抽出,遞年同袁前憲祿位,永享春秋二祭,不忘建捨功勳。又恐此約日久遺失,是以立石,永垂不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