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攝氏30
彰化縣鹿港鎮龍山街100號     晴天
    重森ㄚ被離開鹿港文武廟-彰化駱駝後,開車到鹿港龍山寺附近找到停車場。


    下車後重森ㄚ被頂著三十度的烈日,開始今天的全程血汗徒步之旅。


    首先來到鹿港龍山寺,重森ㄚ被被那古樸寧靜的氣氛所吸引,鹿港龍山寺的大氣不愧為國家指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清乾隆51 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期間分別歷經乾隆60年(1795)、清道光9年(1829)、清咸豐2年(1852)、昭和11年(1936)及民國75年(1986)5次整修民國72年(1983)龍山寺經指定為第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民國88年(1999)九二一地震,龍山寺嚴重受損,正殿屋脊斷落,山門與戲台木柱移位。民國90年(2001)由政府積極規劃修復,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全額捐資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經費,期能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為鹿港龍山寺近百年來最大的修復工程。


    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餘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由前而後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清道光11年(1831)重修時所興建,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


    鹿港龍山寺,為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自福建省泉州府泉安龍山寺分香而來。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


    明鄭永曆7 年(1653 年),泉州三邑移民來台,肇善禪師自泉安龍山寺分香觀音大士佛像,於鹿港河道邊結庵奉祀;清朝乾隆51年(1786年)遷至現址,道光11年(1831年)大修並重建多次。


    台灣日治時期明治30 年(1897年),日軍的從軍布教使佐佐木一道租用鹿港龍山寺後殿,成立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布教所,並創立敬愛學校,親自教授日文,另聘請秀才鄭鴻猷、鄭玉田教導漢文。明治31年(1898年)改由光明智曉和尚擔任校長,智曉將學校改為公學校制度,並且向龍山寺主持林文蓮與檀越代表提議將鹿港龍山寺改為本願寺派的分寺,1904年鹿港龍山寺加入本願寺派,正殿改奉阿彌陀佛,原泉安分靈的觀音大士神像遷至後殿,但是仍以林文蓮為主持。1907年住持林文蓮逝世後,由智曉接管龍山寺,大正10年(1921年)後殿失火,觀音寶像毀損。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所轄領土,鹿港龍山寺改由檀越組織管理委員會主持。1961 年,重塑觀音菩薩寶像安座正殿,原日本阿彌陀佛寶像移祀後殿。1983年12月,內政部將鹿港龍山寺登錄為國家第一級古蹟(今國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台灣清治時期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