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3       攝氏34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776   晴天

   重森ㄚ被今天要前往新埔劉氏雙堂屋參訪,路過新埔義民廟順道參觀。

 

   新埔義民廟位於新埔鎮西側,其正名褒忠亭,於乾降五十三年戴元玖捐地,由林先坤、劉朝珍、王廷昌、吳立貴等籌建,迄今已歷208年,為新埔鎮最古老之廟宇。現則為國家三級古蹟。

   義民爺,為臺灣民間信仰,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臺灣所謂的義民爺,是指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因收葬林爽文事件及戴潮春事件中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忠骸,並祭祀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香火十分鼎盛。

   清帝國時期拓墾臺灣的移民多具有強烈的地緣意識,每當亂起,變民時常對來自和自己不同原籍的墾民頗有劫掠。而那些和變民來自不同原籍的墾民也常常自組鄉勇團練來對抗動亂、保衛自己鄉土家園。而義民之所以為「義」或為「亂」往往無關「忠」與「奸」,而關乎於移民之間的分類意識、在動亂時代的自保和對維持地方秩序的需求。 義民的身分並沒有特定指稱那一籍的墾民。朱一貴事件時,六堆客家墾民組義民軍阻擋朱一貴。林爽文事件和戴潮春事件時,泉州籍和客家籍墾民又各組義民軍以拒漳州籍的林爽文及戴潮春。而陳周全事件時,又由漳州籍墾民組義軍鎮壓泉州籍的陳周全。原住民在各次亂事中,也有組義民軍。光乾隆一朝,漳、泉、客、原四籍墾民都有獲乾隆或頒匾額或賜名。客籍義民獲頒「褒忠」匾額、泉州籍義民獲頒「旌義」匾額、漳州籍義民獲賜名為「思義村」,而原住民也有獲頒「效順」匾額。然而對於為鄉土而犧牲的祖先們,只有客籍墾民將他們對這些祖先的尊崇和感謝轉化成為義民爺的信仰。

   乾隆五十一年(1786),福建省臺灣府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在攻陷彰化後,其部將王作亦攻陷竹塹城。王作的部眾軍紀不良,對地方多有所滋擾。桃園新竹苗栗居民多有以鄉勇的形式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的部眾,保衛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在陳資雲倡議下,組織義軍千餘人維持地方平靖。初始作戰不利,但在清將壽同春的協同下,收復竹塹,其後並協同各地泉籍、平埔族義軍轉戰鹿港彰化等地。事件平定後,鄉紳王廷昌出資四處撿拾忠骸,並和林先坤、黃宗旺、吳立貴商議建塚立廟。其後在戴禮成等三兄弟捐地、釋士王尚武捐巨資下,廟宇在乾隆五十五年竣工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收埋包括客籍、泉籍、平埔族民的忠骸二百多具,當時稱為褒忠義民亭。

   其後在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時,姜殿邦和劉維翰等各募集鄉勇,協同大甲當地義軍,協防大甲,而其陣亡屍骸百餘具亦收埋於新埔義民廟。

   新埔義民廟有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新埔義民廟的祭典最初濫觴於王廷昌等四姓首事輪祭,其後在道光年間漸次演變成廟產由湖口等四大客庄輪流管理,而祭祀則由桃園、新竹一帶十三客庄聯庄輪祭,形成獨特的義民爺祭典。最後終於演變成今日的十五聯庄輪祭。 日治時期後,隨著北臺灣客家人往外縣市二次移民,也將桃竹苗為主的義民信仰,逐漸分香到全台各地。

    義民廟,香火鼎盛,早已成為客家精神圖騰,現由十五大庄輪祭祀,分香遍佈世界各地。

   義民廟早已成為客家精神的所在地,農曆七月二十日為新埔的義民節每年祭典,有賽豬公、賽神羊及放水燈、嚐甜稀飯等活動。

   來到義民廟,重森ㄚ被深深體會到漢人來到台灣,不像西班牙、荷蘭、日本帶給台灣現代的文明和建設,早期的欺騙掠奪平埔族滅族,原住民被逼往高山遷徙,閩客、泉樟械鬥、直至日治時代族群的分裂,才在政策上的導正下逐漸消彌,但太平洋戰爭後,在國民政府有意的處理下,族群的問題又漸漸產生,進入總統直選的民主政治,把藍綠的意識形態更浮上檯面,有時候我們去看阿拉伯的世界,他們可以為了電影和小說,因為穆斯林的意識形態,造成很激烈的衝撞,那在外國人的眼光來看台灣,是不是覺得我們台灣人不夠成熟還不是一個文明的社會,但願未來台灣會更好,台灣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