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 攝氏21℃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四段42巷5號 晴天
我們台大逍遙系同學一行人離開醉月湖逍遙-台大駱駝,跨過舟山路來到台大農場,也想順便去參觀裡頭的磯永吉小屋-台大駱駝 。
臺大試驗農場創立於大正十三年,肇始為日治時期臺北 高等農林學校之實習農場;昭和三年台灣大學前身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本場改隸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場。民國九十一年,本校農學院配合時代環境之變遷,更名為「生物資源 暨農學院」,本場遂隨之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 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本場場本部及農藝區位於校總區之東南隅, 面積 5.77 公頃 ; 園藝區則位在蟾蜍山下,面積 3.5 公頃 ;畜牧區則位於基隆路三段一五五巷五十號與畜產系同址,面積 2 公頃;新店市安坑地區的安康分場面積則有 19.1 公頃。全場總面積共約 30.37 公頃。
本場環境優美,生態豐富,是台北市區內相當難得的都 市農田。成立之初,係以協助校內教學、實習、試驗、研究 與提供各試驗機構所需材料為主。近年來,生態教育觀念逐 被重視;又因,本場地點適中,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師資優 良,附近中小學皆以本場做為生態教育的解說場所,因此本 場亦將生態教育列為推廣教育之重點。
我們一行人來到磯永吉小屋-台大駱駝,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小屋)坐落於臺北市基隆路4段42巷臺大農場內,建於1925年,為臺北帝大前身 - 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亦是臺北帝國大學乃至臺灣大學早期農業研究之重要基地。
磯永吉小屋蘊含著豐富而感人的事蹟,臺大農藝系的師生將竭盡心力保存及活化此建物,讓一代又一代的臺灣人有機會向我們的子孫述說這裡曾經發生的感人故事,激勵後進承繼先人志業,持續引領新世代農業的開創。
可能現在的台灣人,每天吃又香又Q的蓬萊米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在不算遠的100年前,臺灣人吃的是在來米。在來米的黏度低,吃起來味道不香、口感不佳,一年一穫,產量不豐。
我們常說「頭頂臺灣天、腳踏臺灣地、吃臺灣米、喝臺灣水」大家知道嗎? 我們平常吃的台灣蓬萊米,是誰研發出來的嗎?答案是「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教授。他是一個非常typical明治人(明治年代出生的人),做事嚴謹認真,對下輩雖然很嚴,卻也有寬大的地方。
被稱為臺灣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教授,在臺灣居住47年期間,為臺灣農業研究和稻米品種改良貢獻卓越。磯永吉先生雖然跟八田與一先生一樣,都是日本籍;但他們都是真正愛臺灣的正港臺灣人。1886年11月23日,磯永吉先生出生於廣島縣深安郡。
重森ㄚ被看到一顆苦楝盛開-台大社會科學院,每年來到四月除了流蘇以外,同步登場的就是這種俗名苦苓開著淡淡紫色的苦楝。
苦楝大部分生長在台灣桃園靠海平原的觀音大園平原區一帶,重森ㄚ被坐車來到大園觀音一帶,沿途鄉間處處都可以看到苦楝的夏蟬-草漯兒童公園。
結束今年度的逍遙系賞流蘇-台大駱駝,重森ㄚ被準備回家,到捷運公館站後面汀洲路上面,佳興魚丸店吃遲來的午餐,這家最大的特色就是魚皮羹,有空大家可以來嚐一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