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攝氏24℃

基隆市暖暖區水源路38號         晴天  

    重森ㄚ被趁著秋高氣爽得好天氣(台灣是一個潮溼高溫的國家,建議冬天為出遊好天氣),順著暖暖老街-暖暖駱駝,走約十來分鐘就到百年幫浦間。

 

   百年幫浦間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登錄為基隆市歷史建築,屋身簡約高雅,散發著濃濃古典建物風情,總是令人佇足欣賞。

 

   此幫浦按「臺灣水道誌」所載,當為1908/3登錄的雙並直働唧筒。百年機械設備,個人由衷期望、盼望它能再現風華,雖然可能是癡人夢話。

 

   1895年日人領台,總督府為解決台灣當時的衛生問題,經由後藤新平-台灣現代化之父推薦,總督桂太郎 延聘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 維基百科 來台擔任衛生工程顧問技師。

 

   濱野彌四郎曾師事東京帝大衛生工學講師巴爾頓,1896年巴爾頓受邀來台時,濱野彌四郎以助手身分同行,來台擔任民政局衛生課技師。 

 

    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在台灣各地從事衛生及水道(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1896/10提出「基隆上水下水工事設計報告書」,為一時應急對策,選擇竹子寮雙龍瀑布上方設置堰堤成聚蓄池,再因鐵道改線與竹子寮隧道工事等原因,於1897/4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說明雙龍瀑布上游來自三條支流,水質調查雖有不錯的成績,但其中二條被引水灌溉為耕地用,夏季水量恐有不足,遂提出新水源預定地為暖暖街西側的東勢溪與西勢溪,並設立濾過池、沉澄池、淨水池等,另考慮人口增加後需要設置聚蓄池。計劃以東勢溪與西勢溪合流點下游設置堰堤,直接供水至市區,先解市區用水渴望;與此同時,濾過池、沉澄池、淨水池等設置著手,以使水道完備。 


   第一期工事於1898/3開始,以原設計案(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為基礎;第二期工事於1899~1890繼續執行,歷經水害(1899/9/23、1899/10/1)復舊及設計變更線路改築,全部工程於1902/3竣工。主要內容包含西勢溪上游第一堰堤、水管橋、一號井(原水井)、沉澄池(沉澱池)、二號井(分水井)、濾過池(過濾池)二座、三號井(給水井)、砂洗場、倉庫、事務所、東勢溪與西勢溪合流點下游第二堰堤(優先完成,直接供水,先解市區用水渴望),及其對應管線。

 

   第一次擴張工事以西勢溪夏季渴水不足為考量,設置補水唧筒。包含1908/3登錄一台雙並直働唧筒(幫浦),送出管4吋;另一台於1915/12登錄橫置型井口式唧筒,送出管5吋。

 

   1917年施行第二次擴張工事,增設淨水池、淨水井、濾過井;並將加高第一堰堤增加儲水量,編列於1918年預算及執行。 

 

    暖暖淨水場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仍在作業,進入參觀八角井樓需要按程序團體申請,雖然這次重森ㄚ被有私闖進入,終因被裏頭人員發現,但總有機會登門造訪的。 

 

   淨水廠營運至今已逾百年,為少數完整保留具歷史性的水利工程設施。淨水場興建於坡地上,利用坡地高差與物理原理,依次設計沈澱池、過濾池及淨水池,省能的進行分水、淨水。  

 

    按基隆水道貯水池記念碑文,西勢水庫(暖暖水庫)於1923/12/12開工,1926/7/20竣工。

 

   ps. 按「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所述,大貯水池(西勢水庫)於1923(大正12)年度著手設置,於1925(大正14)年竣工。碑文應為誤植,詳後記。 

 

   以上基隆水道之暖暖淨水場文史,取自臺灣水道誌(記錄至1918年),與文化資產局資訊略有不同,茲將文化資產個案導覽節錄「簡要描述」如下:

 

    1895年日人領台初期,總督府為瞭解決台灣當時的衛生問題,於1896年提出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設施計畫,1897年巴爾登結束第二次調查後,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後積極實施衛生改善工作,1896年基隆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開始進行》,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置於暖暖街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水壓儲水及淨水廠。1898年基隆水道工程動工,1902年完工,十月正式開始給水。水道完成後,暖暖水源地又於1908年、1917年、1923年分別增設濾過池、濾過井、淨水池、淨水井等工程。二戰後由水源處接管,並改名為「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新山給水廠、暖暖淨水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