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攝氏31℃
宜蘭縣頭城鎮開蘭舊路4號 晴天
來到頭城車站(頭城第六站)-宜蘭駱駝,重森ㄚ被先走到頭城文創園區-宜蘭駱駝。
然後ㄚ被從頭城慶元宮-宜蘭駱駝,開始今天頭城老街散策。
日治昭和時期精緻建築的「129號」吳宅、「121號」新長興樹記; 老街中心點慶元宮的三川殿仍保存早期石雕的古樸原貌。南段「51至61號」的源合成與陳春記, 則是氣勢不凡的日治大正時期建築;南段盡頭為南門福德祠。 放眼已經走過歷史榮枯的頭城老街, 正猶如走過一段台灣建築滄桑史。 頭城老街,為我們留下一段珍貴的文化資源。
『新長興樹記』是昔日販賣南北貨的所在地,更是當年最大最有名的批發店,販賣著從宜蘭、基隆和台北永樂町進貨的南北雜貨,整體建築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以鑲嵌準法製成的木雕門聯,相當具有傳統價值。
頭城是開蘭第一城,而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 在清代一度成為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於今卻是宜蘭地區碩果僅存的老街。 漫步其間,回想當年的繁華景象, 感受興盛與衰落盡的變化,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南北走向的和平街,原是一條因河運而發展出來的街道, 東邊濱臨頭圍港,曾可北通烏石港, 南出打馬煙,帆檣林立,盛極一時, 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 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福德祠, 以堵住財氣。
可惜好景不常, 一九二四年的大水,埋沒了頭圍港, 再加上公路、鐵路的開闢,經濟中心轉移,使得老街一蹶不振。
含笑食堂這四個字讓重森ㄚ被停下了腳步,原來這是近期電視劇含笑食堂的拍攝場景, 可惜ㄚ被不看連續劇,完全不知道有這部戲的存在, 所以就算站在場景前也沒什麼感覺。
在盧家宅院前有一座大池塘,是烏石港淤塞後替代港口頭圍港的遺址。
再往北則有混合各種建築風格的「139號」盧宅,可惜是私人宅院,無法參觀。
頭城老街北段即『十三行遺址和盧家宅院』,十三行是盧家13家商行和倉庫的總稱,歷經歲月的風霜商行雖頹貌畢露,但是當年往來烏石與福建間所載回壓船底的長石板、唐山磚,至今仍疊砌牆頭或殘留簷下,清代素樸的閩式傳統風格,佔地十分寬廣,結合日本大正、昭和時期改建後的繁複雕飾與彩瓷洗石,斜頂、灰瓦和圓拱等建築特色。
和平街北段頂端的北門福德祠, 是老街的守護神;往南的長排平房, 便是清代船頭行的遺址十三行。
這裡有個小插曲,重森ㄚ被想去看頭城國小校長宿- 頭城鎮史館-宜蘭駱駝。
頭城國小校長宿舍為一日式木造住宅,主要的使用功能為提供昔日頭圍學校的日籍老師,就近居住使用…原本想就在裡面頭城國小裡頭。
結果到頭城國小裡頭遍尋不著,後來跑去辦公室找值班老師也搞不清楚,當下重森ㄚ被嚇一跳,當地的國小老師,對自己家鄉的歷史地理這麼沒有SENSE……。
重森ㄚ被不死心,問過很多人拼湊,終於了解頭圍公學校,後來改為頭城國中。
開成寺是昔日頭城搶孤的所在地,俗稱佛祖廟,廟址原在福德溪鐵路橋下附近,大約在西元1864年因為嚴重的水災造成廟宇毀壞,因此遷於現址;開成寺歷經歲的摧殘,在西元1988年廟方增購約260坪土地,讓開成寺成為佔地約660坪的大廟,於西元1994年落成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大殿二樓供奉城隍爺、三樓供奉佛祖,左右兩側間分別供奉吳沙和楊廷理祿位,頂樓部分則奉祀觀音菩薩;開成寺內的匾額像是「慈雲廣被」、「圓光普護」等匾等是從清朝流傳至今,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
民國43年,天主教遣使高德貴神父開始於頭城地區傳教,到民國47年間,因教眾日多,因而募資籌建新教堂,於民國49年(1960年)頭城開蘭東路上的天主堂,正式落成,又稱「伯多祿堂」。
頭城天主堂,是宜蘭地區唯一的圓頂拱門式建築,半圓屋頂因年深日久,平添古典的翡翠色澤,彌足珍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