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         攝氏30


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頭    晴天   
    參觀過虎尾驛-雲林駱駝,重森ㄚ被穿過同心公園,來到虎尾鐵橋。


    虎尾鐵橋原是一座木造橋樑,供當地村莊民眾來往之用。


    日本時期為了方便火車運輸甘蔗至虎尾糖廠,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出資,委託英國公司重新設計,並且於1907年興建橋身主體,改建為鋼結構橋梁。


   除運輸甘蔗外,也曾經同時辦理客運業務。鐵橋橋身橫跨虎尾溪,由三段鋼構橋連結而成,是目前台灣本島唯一可以拆卸的橋梁,全長約437公尺。


    虎尾鐵橋總共有23 座橋墩,22處橋孔,各段橋身的桁架造型都不一樣,呈現出日本時期銅質材料構造橋樑的營建技術,以及當時鐵橋混合拼接的建築風格。


    其結構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墩、鋼製橋梁,鐵道設施以及板仔橋四大部份構成,其中橋墩依照結構造型,可以區分為空間衍架鋼梁、平面桁架鋼梁、I 型鋼鈑梁與工字梁等四大類型,依從河川地形變化不同之跨度需求而架設;鐵道設施部分則包含鐵軌、枕木以及固定用鐵件。鐵橋採用三段高低不同的鋼架花樑設計,比較高的是跨樑,比較低的是護欄,因此形成不對稱的階梯形構造,並且採用高腳鏤空、大型橋墩基座和連續拱圈的形式。


    1906年(明治39 年)創立虎尾糖廠,為運輸甘蔗,開始規劃興建。英國WestWood公司於1907年接受委託設計,日本黑板組負責施工,將原本之木造橋樑重新改建,成為舖設有軌距762公釐鐵道之鋼結構鐵路橋梁,此時只有橋墩與鐵道。


    虎尾糖廠設立後,當地街市逐漸發展繁榮,人口增加。


    為了解決交通運輸的問題,製糖會社與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於1910 年開始共同營運他里霧(斗南)與五間厝(虎尾)之間的客運鐵路,在當時製糖工場大門北面四百公尺處設置貨物掛(貨物集散站)。


    為了讓西部縱貫線(鐵軌軌距1067 公釐)的列車能從斗南進入虎尾,於是在原來762公釐軌距的鐵軌旁另外鋪設鐵軌,因此形成了同時鋪有三條鐵軌與兩種軌距的鐵橋。


    在1930年代後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考慮到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中的軍事行動,製糖會社決定為鐵橋搭建鋼樑及護欄,以保障運輸上與橋梁本身的安全。


    1942年,鐵橋曾於風災中受損,後加以修復。部分引文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森ㄚ被 的頭像
    重森ㄚ被

    游重森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