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攝氏35℃  

高雄市旗山區華中街44號                                    晴天

   跟客家小鎮美濃驛棧-高雄駱駝道別後,重森ㄚ被一行人,來到旗山,時間也到黃昏時刻,正是探訪旗山老街的好時刻,鬧區停車不若六龜美濃方便,終於停在鼓山公園下方。


   中山公園日治時期原被稱為「鼓山公園」,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才改建為「中山公園」,公園位在旗山市街的西側接近旗山老街,非常特殊的是整個公園是沿著「鼓山」山坡的地形走勢建造,所以往裡頭走至少得爬上不下500階的階梯,但走到上頭您可以回頭俯瞰整個旗山區,非常值得。

   公園內部有許多青銅與石雕等藝術雕刻藝術,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您還可以看到全台最大最新的孔廟,這座高雄市孔廟位在中山公園中,佔地約41000平方公尺加上龐大的主體建築,只有氣勢磅礡來形容,來到這裡千萬別錯過。可惜重森ㄚ被星期一上午台北有事,無法作緩慢的旅遊,只有將時間作最效率的運用,各位好朋友有時間的話,不妨上去走一走。


   旗山武德殿落成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年)1月,於二次大戰後轉由旗山警察局管理使用。武德殿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10月16日中午失火,木構部分燒毀,僅餘R.C加強磚造的壁體與樑柱以及後方附屬建築。 在台灣歷史上各地有著台南武德殿-台南駱駝(五) 、台中武德殿-台中五小時走七個景點(一) 、武德殿-大溪駱駝(七)...等等。
   旗山武德殿位於臺灣高雄市旗山區,1994年失火燒毀木構後,經旗山鎮公所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於2000年動工修復。重建之後的武德殿於2001年11月18日啟用,但並未依原樣修復,而是將原本的黑瓦屋頂改為玻璃帷幕,因而讓旗山居民覺得突兀,監察委員趙榮耀、李伸一巡視後亦認為古蹟原貌盡失相當可惜。而重建之後的武德殿除了外觀上的問題之外,也有在夏季時室內過於悶熱的問題。 


   不過重森ㄚ被來到現場,施工單位用圍籬圍起來,我只能用空隙拿鏡頭拍一下,應當是拆掉不當的部分重建。向不尊重歷史,不重視文化的野蠻官員,做最大的抗議。浪費公帑、沒有知識,用古蹟的角度或用現在建築的角度怎會這樣搞呢?天佑台灣,台灣人終於有了現代文明,更有自信的走出台灣的主體性。


   旗山鎮公所收回武德殿的產權後,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準備予以整修。重建工程於2000年7月25日舉行動土儀式,9月時動工。2001年11月18日完工的武德殿正式啟用,但並未依原樣修復,而是將原本的黑瓦屋頂改為玻璃帷幕,因而引發爭議。

   旗山武德殿原為混合唐式與和式風格的建築,其壁體與樑柱為R.C加強磚造結構,牆面還施以洗石子,上方則有木造樑架的黑瓦屋頂。重建之後,黑瓦屋頂被更換為玻璃帷幕。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國民小學位於臺灣高雄市旗山區,其歷史可追溯至於1898年設置的蕃薯藔公學校。該校建於日治時期的校舍與大禮堂於2000年5月31日公告為古蹟。


   蕃薯藔公學校設置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首任校長為萬羽三次郎,於1910年代改築校舍。後來在大正 十一年(1922年)4月改稱「旗山第一公學校」,到了昭和六年(1931年)又改為「旗山第一國民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再改為「旗山國民學校」。高次大戰後,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8月因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而改為「高雄縣旗山鎮旗山國民小學」,後因行政區劃改制而成為高雄市旗山區旗山國民小學。


    創校時其學區分為蕃薯藔、溪州、溝坪、旗尾、山杉林、甲仙埔、田藔、古亭坑、觀音亭九區,涵蓋21個街庄。之後隨著學生增加,陸續成立中埔分教室、田寮分校、六龜里分校、甲仙埔分校、溝坪分校、溪州分教室、圓潭子分教場,此外在改實施國民學校制度後,「蕃薯藔尋常高等小學校」(今旗山區鼓山國小)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後改為「旗山國民學校鼓山分校」,而戰後在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又成立了旗峰分校。 








北棟教室

    北棟教室建於大正三年(1914年),最初只有建今東側一樓三間教室。兩年後在這三間教室的基礎上繼續增建,至大正八年(1919年)完成走廊屋頂後,今日校舍的東半部已經完工,但西半側仍為一層建築。而約在昭和十四年到昭和十八年(1939年-1943年)期間,西半側才改建為與東半側相同的磚造建築,之後因應學生人數的增加,曾在戰後1952年-1959年左右在一字形校舍兩翼增建教室。




   校舍入口的門廊開有圓拱,上為陽臺,而一樓的走廊則石製拱型走廊,二樓部分則是平拱廊。2000年指定為古蹟後,校方一度因考量安全因素而欲將老舊建築改建,在該年9月4日請求解除古蹟指定,但在經過評鑑後仍維持古蹟指定。之後經過緊急搶修之後,校舍在與大禮堂在2007年5月7日動工已於2008年修復完成。而在修復完成之後,校舍於2009年4月30日成為高雄縣第四座英語村使用。








大禮堂

   大禮堂建於昭和九年(1934年)12月5日,為加強磚造、鋼屋架建築,其正立面有仿羅馬風格的山牆,開有雙連拱窗,而建築側面則開有九個拱形窗。昭和十年(1935年)落成後,大禮堂成為該校與附近居民聚會的重要場所。而在大禮堂內的舞臺後方設有奉安所,以木門與舞臺區隔。


   太平洋戰爭後,大禮堂在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5月擴建舞臺,七年後(1994年)將屋頂鋪面換成鋼浪板,後方增建兩層樓教室。大禮堂在2003年11月緊急整修後[3],在2008年修復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