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2 攝氏27

新北市五股區觀音里凌雲路三段116 晴天

   凌雲禪寺就在凌雲寺的後方。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三重埔菜寮寶海法師得知大稻埕富商劉金波喪父,親訪說動其建新寺供養亡父,林知義等捐出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土地,遂建凌雲禪寺。明治四十四年(1911),本圓法師繼任為主持。大正九年(1920)變更為正式院,稱「臨濟宗妙心寺派觀音山凌雲禪寺」。

 

   凌雲禪寺的創建,並不是始自本圓和尚,而是早在清朝光緒初年,就已經開山創建了。明治32年(西元一八八九年),福建鼓山湧泉寺的理明禪師,渡海來臺募化,一日偶到臺北五股訪友,見淡水河側萬山屏列,山勢雄偉,含蘊著鍾靈毓秀之氣,他認為是一處闢建道場的勝地,乃約他鼓山同戒的寶海禪師來臺,二人在山上搭建茅篷,山居修行。過了若干年,理明禪師示寂,留下寶海禪師一人。到明治42年(西元一九○九年),有護法居士劉金波者,捐財助寶海和尚建寺。明治42年建寺工程開始,寶海以自己年邁多病,恐不能完成建寺的任務,乃約請也是鼓山戒子在中國參訪的本圓和尚回臺協助。本圓回臺時,還帶著他的弟子覺淨,同到臺北五股觀音山訪寶海禪師。及至他看了正在興建的凌雲禪寺,發覺凌雲禪寺格局不夠。他在中國參訪多年,大叢林看多了,覺得凌雲禪寺格局太小,殿宇狹隘,沒有叢林的開闊氣象,有礙於未來的發展。他說服了寶海禪師和劉金波居士,重新予以設計和改建。為時未久,寶海禪師也圓寂了,建寺的重任就落在本圓和覺淨師徒身上。

 

   一組建築群的改建,較新建尤為耗工和費錢。凌雲禪寺自明治43年初建,於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作了初期的改建,重新改建了大殿及主要建築。到大正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又作了第二期的改建及增建,增建了禪堂、齋堂、客堂、報恩堂,以及開山院、楞嚴閣等等。同時也改善了道路交通,汽車可以開到山麓。至此凌雲禪寺規模齊備,信徒朝山者日多,香火日盛,為日後發展奠下了基礎。

 

 

   凌雲禪寺主祀「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日治時期為台灣名勝八景之一,與基隆靈泉禪寺、苗栗法雲寺及高雄超峰寺並稱台灣佛教四大法脈。

 

 

 

 

 

 

 日治時期的觀音山凌雲禪寺全貌(楊蓮福提供)

 

   明治四十二年,有近百年歷史的凌雲禪寺,因民國八十一、二年(19921993年)連續兩年禪寺後方山崩,造成建物嚴重受損, 迄今仍在修復中,已封閉無法使用。下方新建的大殿,黃瓦紅柱,如一般廟宇,沒有特色,石柱僅是鋼筋混凝土,外塗紅色水泥漆,少部分貼有磁磚也脫落不少,這種庸俗速成不講究建築美學,也剛好反映那個階段,不講究經營,過客心態的台灣社會。 

   重森ㄚ被還看到在新建的大殿附近堆置不少舊寺的石柱、樓牌的基石,上面還刻有各地捐獻者的地名及姓名,如臺北市,中壢郡等刻字,都被任意棄置。 不知是因為山崩,還是因為興建新廟而被拆毀?

 

 

 

 

 

   凌雲禪寺後殿隱約可見重建於昭和15年,民國七十一年再重修,因民國八十一、二年連續兩年發生寺後方山崩,造成建物嚴重受損,已封閉無法使用。

 

 

 

 

 

 

    位於凌雲禪寺上方的舊建築,左側一字排開總共有五座觀音。

 

 

 

   第二十六番,二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法華山一乗寺)

 

   第二十七番,如意輪觀世音菩薩(書写山圓教寺)

 

 

    第二十八番,聖觀世音菩薩(成相山成相寺)

 

    第二十四番,二臂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紫雲山中山寺)

   第十七番,十一面觀世音菩薩(補陀洛山六波羅蜜寺)

 

    重森ㄚ被在凌雲禪寺後殿前看見第2417262728番並列於走道石欄杆前。第2417座之間,還有一殘座, 刻字已模糊,無法辨識是第幾番觀音菩薩。

 

 

 

 

 

 

 

 

 

 

 

     烏秋烏秋瘩瘩揪,七瓜肉,運豆油,豆油捧ㄟ走,烏秋烏秋,罵罵號...好懷念小時候^^

 

 

   在海拔石柱上面寫著:『 觀音山凌雲禪寺,海拔千百尺O三百三十四米突 』。

 

   離開凌雲禪寺,重森ㄚ被循著後殿的舊步道,向上繼續前往楞嚴閣、開山院、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重森ㄚ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